“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土地工程技术人才整体短缺和结构不良的严重制约。‘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入典,将进一步发挥对土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
土地类职业首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反映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在社会职业结构中的新变化,是对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积极回应。此举对促进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部门的土地行业发展,加强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在高等教育和硕士、博士高端人才培养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土地类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土地工程既不同于农业水土工程,也不同于农业资源利用、公共管理、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测绘信息等。一直以来,尽管土地行业蓬勃发展,在经济社会中越来越重要,但却依然处于一个尴尬境地:既不是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又不是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分类目录的行业,也不是纳入高等国民教育分类目录的完整专业。新中国第一批由前苏联培养的30多位土地科技人才至今仍在上下奔走,呼吁加强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在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尽早开创土地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系统培养。中国工程院也高度重视土地学科建设,设置重大咨询项目开展研究,呼吁推动土地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健全。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和保护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期,各区域、各地方的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过度开发利用、碎片化利用、系统性退化已经比较严重,非经土地工程改良改造,难以支撑进一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土地工程,就没有合理的土地利用新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遭遇土地工程技术人才整体短缺和结构不良的严重制约。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列入职业分类大典,将进一步发挥对土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人才资源是推动土地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的核心要素。《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组织实施“土地科技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土地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局面,土地工程科技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土地科技人才培养方兴未艾。土地整治经历了近20年发展,建立了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技攻关,积累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比如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技术、典型矿区土地生态复垦技术、区域土地整理关键技术等。一些高等院校恢复或拓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立了一批土地工程学科平台,实施土地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局部上形成了 “本硕博”的土地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阶梯培养体系。
有限的土地支撑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土地科学和工程的创新,以及土地学科创新人才队伍的发展来实现。对此,必须加强土地类职业教育培训快速发展,补上补强短板,让用地更科学,让发展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