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市场,大户脱困有道

添加时间:2016-05-03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杨永侠

       山东平阴

  面对粮价下行压力,山东省平阴县最大的粮食种植大户焦广富通过精打细算化解危机。“去年整地时没有再整畦,一个畦背一般在30厘米左右,去掉畦背,就能多种出两腿小麦。我这2000多亩地,这一季能多种40多亩麦子,2360亩种成了2400亩,这笔收入也不算少。”焦广富说,“没有了畦背,浇地就不能和以前一样用大水灌畦子了,要采用水龙袋灌溉的方式。土地整治后,地头上的出水口多,接上水龙袋就能浇,很方便,用水少,能节省一大部分水费。现在粮食价格低,能增的地要尽量增加,能省的钱要尽量省。”

  在焦广富的家庭农场,浇地省,打药也省,“这是一台‘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像这样的地块,一个来回就是12亩地,一天打300多亩不成问题,相当于30个人工打药的劳动量。”机械化打药不仅提高了效率和喷洒效果,还减少了用工,降低了成本。

  2000多亩农田,每年的肥料、种子和农药都需要很大开支,焦广富琢磨着把互联网与种地结合起来,“仅化肥,我种一季庄稼就需要2000多袋,在网上买比在当地进每袋要省15元,每年仅在网上购买化肥、农药和种子就能节省六七万元。”

  眼下,他打算调整种植结构,少种玉米,改种大豆、土豆或果树。镇上有种土豆的习俗,能机械化耕种,只是他还没有这种机械,购置又意味着新的投资。

  湖北麻城

  湖北省麻城市盐田河镇“穗峰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初,当年4月底从该镇7个行政村460户农户手中租种农田560亩。合作社在前期流转560亩的基础上,计划近期再次流转300亩。

  该合作社负责人蔡绍贵介绍,合作社之所以在部分种粮大户纷纷减租、退租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处于盈利状态,主要得益于积极适应市场,以高品质的绿色无公害粮食开拓市场,而不是靠简单耕种卖稻谷。该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发展无公害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坚持施有机肥,坚决不打农药。

  合作社将种出的绿色无公害稻谷深加工成无公害大米,主要销往武汉和广州等城市,定价为每公斤24元。水稻亩产为300公斤左右,按50%的出米率计算,一亩产出3600元左右。2014年种了一季水稻,2015年一季水稻收割后,将其中的300多亩种上了小麦。目前,丰收已然在望。

  还有一点,就是沾了土地整治的光。蔡绍贵说,2014年10月,盐田河镇正式启动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项目,该合作社所流转的第一期560亩农田全部在项目区内,土地整治后,项目区真正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间道路通畅,各种物资直接送到田间地头,通过收割机收割、脱粒、包装好的稻谷直接装车拉走。光灌溉和运输这一块,每年就可为该合作社节约资金10万元以上,没让合作社投入一分钱。

  江苏金湖

  江苏省金湖县下辖10个镇,被称为鱼米之乡。“丰产却不增收”同样冲击到这里。但在土地流转较多、大户较多的金南、银涂、戴楼、陈桥等镇,虽有个别大户想退租减种,主流还在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扩大种植面积、推行高效农业,各镇设法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调整结构,主动应对市场的振荡。

  金南镇种粮大户邱永达是金湖前锋人,在金南镇承包了1000多亩地,“去年小麦单产425公斤 ,水稻单产700公斤。粮价下跌,自己的收益与预期相比稍有下降,但每亩也有600多元的收入。”他说。

  谈到当前困境,邱永达表示,一是加强田间管理,除草治虫一样不落,尽量把产量弄高点。二是调结构改品种。以前白麦种得多,现在红麦种得多;以前全种粳稻,现在杂交稻种得面积更多。这是因为红麦成熟早好销,杂交稻好管理、成熟早,而且比粳稻市场需求大。三是多用机械作业,减少人工。

  该县银涂镇种粮大户蒋勤目前承包了3000多亩地,他成立了农机互助合作社。蒋勤预测,粮食价格不会一直下滑,准备利用当前租地价格不高的机会多吸储农田。据了解,这样的想法在该县种粮大户中很有代表性。

  金南镇宋墩村目前有3个承包大户,每户承包面积都有300多亩。村里积极为大户们争取农资补助,以弥补粮价下跌造成的损失。目前,有个别大户想退租的,但也有大户想承包。“前两天还有大户来谈承包的事呢。”村里的会计说。

  河南博爱

  4月18日,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博爱县中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永利在接受采访时说:“紧邻我们合作社的两个土地承包户受去年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卷铺盖走人,我在春节前后分别接手了他们留下的300多亩地,避免了给村民造成损失,我的合作社也扩大到1600多亩。”

  该合作社位于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2009年秋承包了1160亩地,开了全省整村土地流转的先河,如今这里已建成年产值近千万元的高效、高产现代农业种植、观光园区。

  孙永利根据自己的理解,准备合作社每年要有70%的土地用来种植常规的小麦、玉米。1160亩地,每亩800元,一年仅土地租金就要92.8万元。2011年达到每亩1000元。加上人工开支、农资投入,流转后的土地如果依然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经营一年的收益可能刚够支付土地租金,基本没有盈利空间,甚至有可能亏损。

  孙永利选择种生姜、山药作为尝试,第一年就获得成功,山药卖了100多万元,生姜卖了70多万元,是种植传统小麦、玉米收益的11倍之多。第二年,孙永利扩大了山药、生姜、洋葱等种植规模。该合作社先后争取上级农开资金150万元,自己配套资金60万元修路、架桥、打井,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引进新型农机深松机及免耕机,对1000多亩小麦全部进行深松和免耕播种,平均亩产增加50公斤左右。

  2014年国家主产区粮食又获丰收,价格有所下调。随着玉米库存量与消费量的失调,合作社成员意识到,2015年,玉米库存增加,玉米价格会下降,作为主产玉米的豫北地区,会出现产出与支出不成正比的情况。孙永利决定,挑选种粮大户和能手成立家庭农场,以100亩~300亩为单位转包合作社土地。该合作社出现了大田、山药、生姜、蔬菜等6个家庭农场、一个集餐饮、住宿、采摘、娱乐于一体的农庄。

  该合作社作为龙头,起到了土地调剂功能。就种植分布来讲,今年种姜的家庭农场,明年到去年种芋头的家庭农场去种姜,而种芋头的家庭农场到去年种山药的家庭农场去种芋头,以此类推,各有所获,也不会对种植高附加值农作物产生任何影响。目前各农场所种的高附加值经济类作物不能重复种植,需要3年轮种一次,利用轮种的间歇期来种小麦、玉米。这些都是在去年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该合作社丰产又增收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