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才能厚生

添加时间:2017-03-16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杨永侠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土地整治
文/本报记者 王菡娟
2017-03-16期06版
“土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土者,吐也,吐生万物。”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一直牢记着管仲和许慎的话,作为一名30多年的一直在一线从事土地科技研究的工作者来说,土地整治如今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现在是面临巨大压力的时代,但同时也是可挖掘无限潜力的时代”。
两会期间,1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利用休息时间,来到郧文聚所在的土地整治中心,为新时期的土地整治工作出谋划策。
从要数量到要质量
       ——耕地保护要“三位一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底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受到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双重影响同比下降0.8%,这意味着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的态势止于2015年的“十二连增”。
粮食产量同比下降,但却并未引起业界的紧张。
“耕地母亲不吝啬奉献,但也的确需要休养。否则,母亲失去了健康,子女也因此失去了幸福。”座谈会的当天,正值3月8日妇女节。“我们在今天讨论土地问题,也是对大地母亲的热爱。”代表委员们表示。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的大事,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这是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的第一句话。郧文聚用红色的笔在这些文字上做了标注,同样标注的,还有这段中的另外一句话“耕地保护面临多重压力”。
我国土壤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耕地占有量还不足世界平均的二分之一,且总体质量不高,中低产田占70%,容易受到耕作技术、施肥打药、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影响,实际产量并不足以反映耕地的实际产能。与此同时,经过长期发展,我国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等也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比如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才会导致严重的农田和水体污染”郧文聚表示。
一组数据显示,全国化肥年施用量已由2000年的30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6000万吨,化肥利用率仅有30%。
“土地不是一个纯自然系统,而是由一个‘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与‘人类社会共同体’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如今,耕地高强度利用,长期高负荷运转,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郧文聚说。
“耕地红线不光是数量,还要有质量和生态,也只有同时保护好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才能让中国碗里装上‘安全粮’、‘放心粮’。保护耕地资源安全,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国土部副部长曹卫星曾对媒体表示。
而在《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土地整治要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目标。
在多位委员看来,粮食安全绝非简单的数量多了少了的问题,没有质量安全的增产毫无意义,埋下生态隐患的增产更加危险。相对于粮食生产数量而言,粮食的质量好坏、品种结构和生态优劣更为攸关紧要。如果说,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来改善粮食生产是一大进步,那么,从关注粮食实际产量到重视耕地实际产能将成为一个里程碑式“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