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荣:整治低等耕地是产能提升也是生态修复

添加时间:2019-03-06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admin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今年的一号文件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

毋庸置疑,“藏粮于地”得靠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多年来,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耕地等级、提升农业生产力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一点早已被公众认可。笔者还想指出的是,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中、低等耕地面积约占耕地评定面积的七成。坡耕地、瘠薄耕地,干旱、涝洼地等这些低等耕地同时也属于生态脆弱型耕地。整治这类耕地,需要采取各类工程措施改变其原有的水土流失、沙化、干旱、洪涝等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在山区将坡耕地修建成梯田,此举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也可减少河道淤积,减轻养分随径流水流失而导致的河湖水质富营养化危害。研究表明,水平梯田一般比坡耕地可减少水土流失86%~100%,每亩增产200公斤~250公斤。再比如:土层薄沙性大的农田,其对于水分和养分的涵蓄能力低,而建设滴管等现代灌溉工程,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既节水也防止养分流失造成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富营养化的水污染。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建设农田防护林也是生态建设。已有研究表明,在新疆和田地区,绿洲边缘与绿洲内林网中风速相比,农田林网能使风速降低30.4%~52.8%。在内蒙古地区林带背风面,防护林可降低风蚀深度约5.5厘米。当林地的覆盖度达到40%~50%时,风沙流中99%的沙粒可被拦截沉积。

再从区域层面来看,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耕地单产的同时,也缓解了以扩大面积来保证粮食安全的压力,保护了其他土地生态系统。比如:曾经的围湖造田,就是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来增加粮食产量,而将湖泊的浅水草滩围垦成为农田的一种短视行为,损害了生态环境。通过整治,低等耕地质量提高了,同一块耕地产出的粮食更多了,不用再通过围湖造田、开垦山地、草地等扩大耕地面积的方式来保证粮食安全,就保护了沼泽、林地、草地等这些自然资源。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中国的耕地保护工作进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时代。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土地工作分类已经将过去属于“未利用地”的沼泽地、滩涂等列入“湿地”,不可能再开垦其为耕地。因此,耕地保护工作的重心更倾向于质量保护和生态保护。新形势下,以耕地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作用更显得意义重大。

对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职责职能,加强“三位一体”耕地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特别是积极发挥生态保护修复的职责职能,将生态脆弱耕地纳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将为实现“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目标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