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0-10-15
作者: 诚 友
西北干旱,青海却因水得名,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42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三江源,每年向中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河万里,或始于源头的一线泉脉,或来自高山上的一抔雪水,汇流万千,终归大海。“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源头活水是宝贵源泉,也是不竭动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难以为继;源头活水是巨大贡献,也是责任担当,无法想象,失去严格保护和细心呵护,到头来源尽水竭,大江大河将会怎样。
这方面不是没有走过弯路。三江源历史上水草丰美、生物多样、湖泊众多、生态良好。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和超载放牧、滥采乱挖等的影响,生态不断恶化,湖泊减少、冰川萎缩、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痛定思痛,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青海果断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减畜保绿,禁止采挖,建立国家公园试点,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才有了今天山清水秀的大美青海。
源远,才能流长。护好源头活水,确保清水长流,才有绿水青山、大江大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做好源头活水保护,何尝不需要心有整条河流、胸怀全流域大局呢?生产和生活方式,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保护和治理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之间,统筹做好大规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站在源头谈保护,还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生态保护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久久为功,不可急功近利。“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精神境界,打好基础,十年一剑,又有何妨?“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种历史担当,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取舍得失,问心无愧。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何愁不成?
“有所为”是一种果敢,要求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做好生态保护;“有所不为”是一种智慧,要求我们善于取舍、客观选择。多年实践证明,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和保护建设,既有利于保护,更有助于长远发展。这对于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国江河源头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